【快訊:臺大學生會舉辦聲援烏克蘭短講 現場連線烏克蘭學生組織】

20220311|歐孟哲、魏辰安

現場持續更新,烏克蘭學生組織連線直播

Standing with Ukraine/ pic from 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

今日(03/11)臺大學生會於傅鐘前舉辦集會聲援烏克蘭,邀請歷史系周婉窈教授台灣環境規劃協會趙嘉緯理事長、社會系范雲教授、歷史系陳弱水教授在現場進行短講,並連線烏克蘭學生組織,從不同學科和知識領域的角度切入烏克蘭所面對的侵略戰爭,並傾聽烏克蘭學生對戰爭的親身經驗。學生會也邀請校內學生進行連署,一同表示對俄羅斯侵略的譴責,表達對侵略戰爭的反對。

歷史系周婉窈教授

歷史系周婉窈教授從一張寫著「If Russia stops fighting, there will be no war. If Ukraine stops fighting, there will be no Ukraine.」的標語開始,指出支持烏克蘭,是反對強權侵略,進而反觀台灣,強調面對侵略戰爭,一定要硬撐,而非如政治人物所說「首戰即終戰」,並且應該重視全民國防的必要。作為一位台灣史學者,周婉窈也指出現在被廣為傳唱的烏克蘭國歌是160年前一位民族誌學者寫的詩歌,他因為這首歌被放逐,有生之年看不到烏克蘭獨立,然而這首歌激勵烏克蘭民族奮鬥超過百年,就像〈願榮光歸香港〉一樣。台灣卻並非如此,周婉窈質問,如果有一天台灣被侵略,難道我們要開口唱「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嗎?周婉窈強調,台灣史應該重視「反抗」的教育,台灣歷史上有很多抵抗事件,卻沒有人教,二二八不是只有被騙的團團轉的談判,也有抵抗到底的烏牛欄戰役,台灣應該發展公民民族主義。

趙家緯理事長談能源與安全

趙家緯理事長同時擔任台大社會變遷與永續學程助理教授,他從一位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研究者的角度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是一場能源戰爭。俄羅斯第一個攻佔點就是車諾比核電廠,在過去的核災後,場內還有很多燃料棒,還有發生核災的風險。第二個攻佔點是歐洲第二大的核電廠,還正在運轉中,媒體畫面有火花四射,雖然沒有直接打中核電廠,然而裡面工作人員已經都被俘虜,一天只能吃一餐,全世界都在關注,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還能維持核電廠的安全。戰爭對烏克蘭的環境影響,也包含境內石化等產業被攻擊後產生的永久污染。其次,趙家緯指出,俄羅斯能夠發動戰爭,是因為他們掌控化石燃料出口,這些化石燃料的收益都被用於壓迫俄羅斯境內的民主運動和境外戰爭。在戰爭發生後,歐盟的其中一個即時戰略就是開始降低對俄羅斯的化石能源依賴,除了向其他地方買天然氣,也要進行節能,因為俄羅斯已經把這些能源武器化了。趙家緯強調,台灣每年從烏克蘭進口五十億的商品,其中三十億是化石能源。當全球都在抵制俄羅斯的時候,台灣也要思考如何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當我們有跟烏克蘭站在一起,真正要做的是能源轉型,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談論能源轉型,不只是為了環境,也是為了削弱這些依靠能源的大國。要創造安全和平的世界,要從我們使用的能源也是安全和平的。

社會系范雲教授談野百合經驗

社會系范雲教授則從過去的個人經驗分享,指出作為一個台灣人,很難保持社會學或客觀的分析觀點,並切身分享個人過去在鄭南榕自焚時還是台大學生,與其他同學討論要在校門口靜坐抗議,主張「台獨言論應該有百分百的言論自由」。就和想到戰爭一樣,范雲在當時也感到害怕,但後來想到「如果連鄭南榕先生都付出這樣的代價,那我在害怕什麼?今天有這麼多學生願意一起站出來,那我在害怕什麼?」「被感動」克服了他原本的恐懼。范雲建議在場的同學,可以到電影院去看《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想一想為什麼手無寸鐵的年輕人、老人可以那麼勇敢,很多人害怕犧牲,很多人也會只想要成果而不願意犧牲,然而歷史不是這樣,依然有很多人選擇犧牲,這是感性的力量。

歷史系陳弱水教授談專制與民主的價值衝突

歷史系陳弱水教授則指出,戰爭的性質是無理由的侵略、殺戮和破壞。普丁是已掌權超過二十年的獨裁者,而烏克蘭總統澤明斯基則是三年前競選總統,得票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政治新鮮人,完全是民主政治的產物。最後陳弱水總結,專制與民主的價值衝突是戰爭的重要起因,台灣是首先對俄實施制裁的幾個國家之一,要讓國際看到我們站在支持民主反對侵略的這一邊。

台大學生會也現場和烏克蘭的學生組織連線,請關注同學到學生會貼文查看,傾聽烏克蘭學生的親身說法。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