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報網站組

  • 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一號候選人孫語謙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學生會長共有三名候選人,其中三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學生會長一號候選人-孫語謙。 本專訪採訪一號候選人孫語謙,一號候選人孫語謙為心理系大四學生。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柯采元、許權麒 一、參選動機與校長遴選 Q1:想請您簡述您參選的理念和動機為何? A:我認為所有的價值都必須回到生活來實踐。生活的行為背後有你抱持的價值,這些行為都會變成有力量的,學生不會與我們提出來的價值和議題脫節。我很多政見主要會從心理和空間層面來談。 我認為校園比起校外更有機會推動理想價值、實現理想生活,學生的身分也比較適合做這些事情,這是我參選的動機。我現在雖然大四要延畢了,但這是我也想展現出來的,大家的人生或是求學歷程不一定要遵循典型,例如四年畢業、雙主修、各種認證之類等。 Q2:總體而言,您如何評價第34屆學生會的施政?具體來說有哪些是您認為應當延續或改變的施政? A:學生會在這屆做了很多問卷、訪談的調查,我覺得這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但這相比辦活動等等是較難被看見,我覺得這些東西需要在下學年延續。…

  • 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研協會長四號候選人許冠澤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研協會長共有四名候選人,其中一號、二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研究生協會會長4號候選人 — 許冠澤。 本專訪採訪四號候選人許冠澤,四號候選人為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二學生,曾任上屆研協會副會長,本屆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學代。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許采蘋 Q1:想請您簡述您參選的理念和動機為何? A:我希望在校園政策決策上,可以翻轉現今制度,讓學生成為其中考量的因子,具體的實踐可能會在這次的校長遴選。因為我們知道校長還是掌握著學校決策的實權,不論是否當場主持會議,也可能是背後的決策者,這個校長會決定未來四年學校如何看待學生在參與校園事務的角色。現在來看應該是不及格,不管是行政會議還是防疫會議都沒有學生代表,防疫會議已經兩年多了,還是沒有學生代表,現在各種的決策,像睡會議室、睡帳棚,學生都是最晚知道的,光是資訊都不曉得,要關注學生權益就是相對困難的,所以我的理念動機就是讓學校的風氣可以翻轉。 Q2:今年初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學生代表確定由研究生協會會長出任。請問您對上次台大校長遴選發生的爭議有何了解?是否認為上次爭議反映出什麼樣的制度瑕疵,或是能夠改善之處? A:我覺得重點卡在管中閔是台哥大的獨董,遴選委員也有台哥大的老闆,事前也沒有迴避、揭露。我看了今年的遴選辦法,應該是有納入相關的迴避條款,但有趣的是決定要不要迴避,或是這個遴選委員有違法越權等事由,是要經過遴選委員的表決,因此這又要回到席次的問題。所以你問我要如何避免上次的狀況,就學生代表的增加也是滿關鍵的一點,很多的會議是三長(學生會長、學代會議長、研協會長)都可以出席,但校長遴選還是只有一個代表,而且這個代表又是三個職位在校務會議去表決。至少三長都應該要讓他們可以出席,但實際的人數、比例可以再討論如果未來又發現遴選委員身分的問題,你票都投不贏人家要怎麼講話,就是因為你人數少、聲音小,所以人家不把你當一回事,可是學生代表又是在整個校長遴選會議上最不會受到人情壓力等因素影響的人,如果你要問我要怎麼調整,那學生代表席次的增加應該滿重要的。…

  • 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研協會長三號候選人翁素蕙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研協會長共有四名候選人,其中一號、二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研究生協會會長3號候選人 — 翁素蕙。 本專訪採訪三號候選人翁素蕙,三號候選人為本次會長選舉唯一的EMBA碩士生。訪問內容分為參選動機與政見、校長遴選問題、爭議事件,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魏辰安 一、參選動機與政見 Q:請問您參選本次研協會會長動機為何,另外您以 EMBA 學生的身份參選,是過往比較少見的,請問認為與一般研究生相比,有什麼優劣勢,如何了解普通研究生處境與需求?…

  • 20220319|歐孟哲 今日(3/19)台大舉行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議程中「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提名人選同意案,由管中閔校長提名人選五人,遭到電資院代表吳瑞北教授質疑未依照母法進行遴選程序,並且若是今日校長提名五位人選通過,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14位委員中,將沒有任何一位是校務會議中的教師代表,而台大11個學院中電資院、醫學院、生命科學院都沒有任何教師代表,擔心這樣的會議組成將難以符合校務基金管理落實母法精神。 然而在吳瑞北教授和學生代表提出質疑後,羅清華副校長表示,擔任委員是服務性質,已經經過校長挑選,若對委員行使同意與否表決,是對他們的「不尊重」,會降低未來其他人擔任該職位的意願。在與現場教師和學生代表僵持下,羅副校長又提議投票表決「要不要投票表決這些人選」。 此時,管中閔校長又以會議主席身份裁示舉手表決,現場有教師代表隨即提出人事相關議案應採匿名表決,但管校長堅持以舉手表決方式進行。最終以106票贊成通過「依慣例同意此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提名」,但表決程序、內容中的「慣例」,都讓現場持反對意見的教師和學生不滿。 「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是依照教育部《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成立,負責審議校務基金年度概念、經費收支運用及績效考核、審議年度財務和投資規劃等工作。其組織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其餘委員由校長遴選提經校務會議同意後聘任,並且規定「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代表不得少於三分之一」。過去在此條例中,還規定有成員全部由校務會議代表擔任的「經費稽核委員會」,以利校務會議監督「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運作,然而在2015年教育部為求經費稽核專業化,改設稽核室並規定稽核室主任應經在校長提名後經校務會議同意,如今校務會議對「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監督權限只剩下委員名單和稽核室主任人選的同意權,其餘權限皆在校長手中。 台大學生會長張承宇於會後在個人臉書頁面發文指出,在校務會議中審核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任命人選是校務會議的監督職權,若在會議中有代表對校長提名人選有所質疑,就應該以投票表決以落實民主程序,也是對校務會議的尊重。然而在會議中教師會代表提出對程序的質疑時,也只遭到管校長回覆「對名單上的人不滿意,請直接提出來」而難以進行對程序的討論。 並且羅副校長主張應依「慣例」處理人選時,學生代表也質疑「慣例」是什麼意思,羅副校長回應「慣例」是「辦法中已經請校長進行遴選,而我們要尊重校長的決定」,根本就是「校長提什麼人選大家就都要同意」的意思。最後校長不管有代表要求匿名投票,堅持舉手表決的做法,也可能造成反對代表壓力,並違反對「人」表決應匿名的會議規定。 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每年規劃並決定台大的校務基金投資與使用,其職權關係校園發展與大量資金使用,而校務會議作為全校教師和學生參與校內行政決定的最高會議,在校園民主程序中的重要位置更是不言而喻。在上個學年管校長曾在校務會議因疫情改為線上辦理時,因「消音」與會代表的麥克風而遭質疑,如今又出現表決程序爭議,今日會議發展值得同學們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