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報網站組

  • 2022–2台大學生會長選舉2號候選人許冠澤專訪(上):參選動機與理念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24(三)舉行,台大意識報專訪學生會長選舉候選人。本次學生會長共有兩名候選人,兩篇專訪均分為「參選動機與理念」(上)、「政見與議題詢問」(下)刊登。 本篇為學生會長2號候選人-許冠澤專訪(上)。 2號候選人許冠澤為城鄉系所碩三學生。本專訪由候選人受訪逐字稿,經過編輯編修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洪誌謙、方博弘 參與動機與理念 Q1:請問你參選的動機為何?你在參選聲明中提到在你過去一年擔任研協會長的經歷中注意到台大校內「師生間的權力差距」與「不合時宜的規範」,這些觀察怎麼具體反映在你的政見裡?為什麼你認為學生會長的角色更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A:第一是我還有想做的事情還沒完成,而且不只是我個人想做,我覺得這件事情做好,對很多的人來說一定也很重要,就是讓台大在過去威權時期的檔案揭露。我這個學期在研協會也做了言論自由的活動,跟學生會掛布條沒有關係,是我自己做的。我本來是想說,把一些台大過去教授的資料整理起來,然後辦辦講座展覽什麼的。但是我發現,以前都以為這些教授、這些所謂「受難者」的故事大概都已經很完整了,已經很多人爬梳過了,但我發現不是。有很多在那個時代被關押,或甚至死掉的人其實曾經待過台大、是台大的師生,但相對紀錄非常少,台大有很多的資料沒有公開。 我舉個例子,我自己針對一個案例,這幾個月花了很大的功夫,是化工系戰後第二屆系主任,叫陳華洲,就算做白恐研究也很少聽過這個人,因為他就是紀錄相對少,但我發現台大其實有很多對這個教授的紀錄,跟他往返的公文等,但調閱的過程非常的不順利。這件事情除了我完成會有成就感之外,我同時有跟陳華洲的家屬聯繫上,他們每次看到我很辛苦的弄到了一點點資料給他們看,他們的感受是,原來爸爸有過這一段事情,他們都不知道。他們當然知道爸爸為什麼死掉了,只是他在台大的這些經驗跟師生的互動等等,是需要透過這些史料才有辦法還原。 所以這是一個台大在面對歷史錯誤,我覺得很重要的地方。在三、四月的時候我做了這件事情,我也跟這些家屬有承諾說,我會繼續去努力,讓更多的資料可以開放,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在。想做這件事是我繼續去擔任學生自治幹部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個我個人層面的是,我在台灣唸書的學生生涯應該是真的最後一年了。過去累積了一些學生自治的經驗,最後一年的時間可以再利用台大學生會這個平台分享給大家。不敢說傳承啦,就是分享,不管是對組織要怎麼樣運作,或者是跟學校的談判、我們要如何進退這樣的技巧經驗,我都希望可以跟台大同學分享。…

  • 2022–2台大學生會長選舉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下):政見與議題提問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24(三)舉行,台大意識報專訪學生會長選舉候選人。本次學生會長共有兩名候選人,兩篇專訪均分為「參選動機與理念」(上)、「政見與議題詢問」(下)刊登。 本篇為學生會長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下)。 1號候選人莊智程為中文系大四學生。本專訪由候選人受訪逐字稿,經過編輯編修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洪誌謙、方博弘 〈學生會長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上):參選動機與理念〉連結:https://reurl.cc/p6nRMb 政見與議題提問 Q1:停修取消註記與廢除英語畢業門檻已推動多屆,您對這些議題為何在校方難以推行的理解是什麼?面對可能的衝突,例如教授方的反對,您會如何向校方要求?您具體來說將透過什麼方式推動? A:像這樣前幾屆有推動,但沒有成功的議題蠻多的。這類議題政策的推動需要累積,不是一年內就可以做成。而且學生會相對於學校,也是一個很弱勢的角度在和學校爭取權力,像教務相關的議題,就長期以來受到包含教授的阻力,學校態度也比較保守,之前的教務長就說過停修註記不能取消,這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但是也不是因為這樣就不堆,分兩個層面來講好了。一個是這個議題它在學生的圈子裡面受到重視的程度,當學生這邊凝聚成越來越大的聲量,這時候學校會有壓力,或看到其他學校也可能在推類似的政策,就變成好像是一種趨勢。但這個趨勢是要累積,中間一但斷掉,可能必須又要從起點開始。所以我覺得這些政策倡議的延續、累積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層面是在於,要怎麼樣讓學校被說服,我們提出的論述能不能夠解決行政單位的問題。有時候也不是行政主管不想做,而是他覺得要做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比如說各院或各教授可能不同意,或中間有很多的程序要跑,他就覺得麻煩;或是學校就會希望學生自治組織提出一個完整的、可行的計畫,學校再按這個執行。所以我一開始講說學生會內部經驗的傳承很重要,之前有哪些論述是失敗的、哪些論述是成功的、哪些是學校可能不care的點,或是學校只是把你打發過去,這些經驗的東西是需要每次、每一屆去溝通。…

  • 2022 – 2台大學生會長選舉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上):參選動機與理念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24(三)舉行,台大意識報專訪學生會長選舉候選人。本次學生會長共有兩名候選人,兩篇專訪均分為「參選動機與理念」(上)、「政見與議題詢問」(下)刊登。 本篇為學生會長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上)。 1號候選人莊智程為中文系大四學生。本專訪由候選人受訪逐字稿,經過編輯編修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洪誌謙、方博弘 〈學生會長1號候選人莊智程專訪(下):政見與議題詢問〉連結:https://reurl.cc/VLpoRY 參選動機與理念 Q1:請問你參選的動機為何?你過去曾擔任文學院學生代表,但沒有持續連任,為什麼在今年又決定重新投入學生自治? A:我從小就是一個看到其他地方有什麼樣子的問題,就想要去解決的一個人,就是比較雞婆,對公共事務都蠻關心的。上了大學有機會可以選學代就選了,可是進到學代會之後,發現說好像跟我預想的不太一樣,不是很喜歡那裡面的氛圍,包括開會不是很有效率等。在這樣的狀態之下,自己並不是做得很開心,才沒有再去選學代的連任。後來到系學會去做,還有包括「流動的饗宴」跟一些校外的NGO團體,想說到其他地方你還是能夠做事,讓你做得比較開心。 到現在大四想要回來選學生會長的原因是,在台大這個校園也已經四年了,看到包括太陽花之後的學運退潮,加上疫情在這三年之下的影響,導致了大家好像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注是一年比一年下降。我也有認識一些大一大二的同學,就甚至也不太看社群媒體。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參與公共事務的人越來越少,參與學生自治的人越來越少,就想說自己還有剩餘的能量,能不能夠再站出來付出。 這也扣合到我後面想要做的那些事情,因為當大家對於學生會越來越冷漠的時候,學生會的人力就會越來越少,人力越來越少當然就影響到它能夠做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少。那為什麼我不就加入學生會就好,要選學生會長?對於組織管理這方面,我有一些我的想法,我也有和學生會的一些幹部,討論包括組織管理資料管理等一些問題。我覺得以我在其他組織的經驗,這部分是我自己滿擅長的。有機會當選會長的話,我的重心會是放在怎麼營造出一種組織的制度,或是運作、管理的方式,這個方式是可以延續下去,方便所有加入學生會的人更能夠做事、更能夠傳承,整個管理內部的運作、做事的效率能夠更提升。…

  • 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二號候選人蘇伯昇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學生會長共有三名候選人,其中三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學生會長二號候選人-蘇伯昇。 本專訪採訪二號候選人蘇伯昇,二號候選人為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一學生。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 Q1:想請您簡述您參選的理念和動機為何? A:最一開始,我一直有在猶豫說要帶著這兩個議題(勞動權益、居住正義)進到校園裡面。雖然是校園裡,但這是一個一出社會就會遇到的很棘手的問題。就是在學校的時候大家有點先把眼睛遮起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會馬上遇到,城鄉所是比較偏向空間規劃設計嘛,在了解土地,或者是說生活上、空間的規劃上會想有更多的著墨,我希望這個議題能多被討論。 Q2:從您的政見和參選聲明中,有注意到您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更著重於把這次學生會選舉當成在您關注的勞動權益、居住正義等議題上的一次倡議,也較少有對校內其他公共議題的著墨。想請問您為什麼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參選?在欠缺對其他議題發表意見的情況下,如何說服選民支持您? A:首先就是我在金門大學學生會,很多時候我在看候選人政見會不斷去回應過去的做法,或者去提出既有在做的事的替代方案,但是我認為政見撰寫出來是「我更在意哪一些東西」。因為學生的生涯很有限,然後學生能夠承載的事跟課業一定會有消長,所以在每個人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我覺得直接把自己想做的事很明確地講出來是很重要的。 這也順勢回應我對學生會的看法,還有這個策略的部分。對學生會的看法是,進到這個學生會的夥伴,他對自己投入進來的事有熱情就很足夠了,因為他只要把他這個當下他想要做好的事情做好,那學生會他就會往前推一步。而不是說剛開始的時候先設定某一個目標,再找人進來做,那這樣子某種程度上就會很疲乏。 對於學生會的施政,我覺得是部與部之間議題可以串連,比如說永續部和性工坊的月亮褲、月亮杯之間其實是可以做串連的,他們平台之間可以有更多的互動。學生會作為一個總體發言的「它」可以每個活動可以他會擠在學生會的粉專上,而不會讓他就是各部會做各部會的事情,每個新生進來不會把每個部會都按一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