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研協會長三號候選人翁素蕙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研協會長共有四名候選人,其中一號、二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研究生協會會長3號候選人 — 翁素蕙。

本專訪採訪三號候選人翁素蕙,三號候選人為本次會長選舉唯一的EMBA碩士生。訪問內容分為參選動機與政見、校長遴選問題、爭議事件,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魏辰安

一、參選動機與政見

Q:請問您參選本次研協會會長動機為何,另外您以 EMBA 學生的身份參選,是過往比較少見的,請問認為與一般研究生相比,有什麼優劣勢,如何了解普通研究生處境與需求?

A:當時有EMBA的同學提出,如果當年在碩博士時期就能跟一些有社會、產學經驗的人有交流的機會,他們就可以避免一些就業過程的冤枉路。而我是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有很多企業的關係,我個人以利他公益的精神,以無私、熱情來服務研究生協會,希望讓我們年輕的碩博士生在鏈結產業資源、創造價值,在爭取自己的福利時有比較好的空間。

我參選可以讓研協會更有影響性、創造性,讓更多碩博士生來參與這個協會,我們著重提升參與度,加強與校方的溝通、甚至與他們未來職涯上面的溝通,都能比現在創造更高的價值、優化他的可行性。

了解研究生需求方面,我想組成一個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團隊,組織不同委員會,讓每個人去盤點不同系所他們的需求與問題,再將其系統化,我們其實想以ESG的治理觀念去讓研協會有一個不同的風貌。目前我的團隊都是「志願軍」,這些來自EMBA、研究所的志願軍就會先去盤點問題,在未來的某個委員會中可以去發展。

Q:您目前看到什麼研究生協會待解決的問題?將如何解決或者如何導入資源?

A:我看了以前研究生協會有關的資料,我發現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是助教的薪資,被教授當百寶箱等問題,我就分別訪談研究生和教授,想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經過訪問我發現這是學術資源的不足的系統性問題。研究生就會覺得教授怎麼可以把我當廉價勞工,那對教授而言,光我跟你們口試論文等等,我也只有七百塊。兩邊這樣的問題我又跑去問校方,校方就說這些問題是編列、固定的。

這個結構性的問題被發現了之後,因為台灣在薪資部分是普遍的低,那怎麼可能留住優秀的碩博生和這些教授?對於這些問題,我有短期和長期的做法,短期就是我們如何對這些研究生產生產值的鏈結與pool,如何立即改善這些,這是短期。長期的部分是,整個教育部、國家對教授學生的結構的問題。我們未來可以組成委員會,讓各個學院的問題都被提出來,所以依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去盤點大家已經提出來的這些政見,既然這麼努力,我覺得落實性是很重要的。

Q:過去研協會本身的參與度不高,且負責監督研協會的研究生代表一直都沒有足額代表,要如何組織這麼大的組織並且得到監督?

A:研協會參與度不足是因為資源不足,以及研究生忙碌且不同系所難以跨域整合,但在我們可以貢獻資源、架構化這個組織的時候,研協會能夠以系統化的方式整合跨域人才。

另一個我們很常被攻擊的事情,是在網路上找了很多名人、達官顯要來拍片。但這些人不是為了我參選而出來,他們會來是因為他們能夠提供多資源,或甚至他們本人都可以來協助這些學弟妹們,一起去參與、討論,我們願意把我們的資源,透過幹部群、組織群產生的信任,縮短距離。很多年輕人就會覺得我們EMBA很有距離,但我們就是想透過研協會去重塑影響力,打破以往這些思維,挹注資源進去。

Q:剛剛您有提到關於資源的問題,您認為資源如何挹注以及監督?

A:我們未來可以組成一個委員會(編註:上述的五十人委員會),讓各個學院的問題都被提出來,所以依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去盤點大家已經提出來的這些政見,既然這麼努力,我覺得落實性是很重要的。

Q:這些委員會是在章程之內還是之外的?

A:我們在官網上都找不到這些章程,我們只能看到他們有一些部門等等,具體真正的組織我們沒有很清楚。如果我當選的話,我會分成學術部,因為學術部是幫助博士生的,碩士生和博士生要分開來看,另一個是要做產學合作的,還有我們叫做人才庫的,這個人才庫是我一年要辦六次的論壇以及企業參訪。

企業參訪就是說,我不一定要當律師法官,我可以當這家公司的治理長,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來自EMBA有一個幫我拍影片的,他出去工作了十年之後發現他念的不是他想要的,他又重新去轉業,他說這不是他的興趣,是他爸爸的興趣。同時因為EMBA已經25年了,也累積了很多的能量,有很多的校友, 我們也就用這種對待學弟妹的情懷,去看可以改變的地方。

Q:每一屆的研協會都有不同的運作方式與關注的議題,想請問除了跟產學合作的工作之外,對於校園整體的環境、歷史、性別等其他議題有什麼樣的想法嗎?

A:我會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來當作我整個治理的概念,因為SDGs一定是未來世界很重要的一個評比,從整個校園的環境和永續健康、性別的友善和平等、歷史的保存和維護,這些都會是我們關心的。我們也會投入更多資源加強參與跟落實。

Q:您目前對於研協會運作的想像就是剛剛提到的五十人組成不同委員會、碩博士生分開舉辦論壇等?

A:除此之外,我想要用歡樂、榮耀、凝聚的方法運作組織。其實碩博士生心理層面都很鬱悶,因為天天都在做研究,那要如何創造出歡樂,又要如何凝聚?我覺得大家一起去「做榮譽的事情」是一種方法。例如我在內湖科技園區理事長的時候舉辦千人捐血活動,到現在已經做五年了。如果能讓台大所有碩博士生共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會產生凝聚與榮耀,形成共同的使命感、榮譽感。研協會是台灣最大的保障,也有最好的人才,讓研究生在這個時期就能去鏈結、付出、奉獻、學習,研協會真正要做的就是這些活動的鏈結。

二、校長遴選

Q:由於本次研究生協會在校長遴選會上,將作為學生代表,想請問您具體如何代表全體台大學生之福祉,表達意見?

A:我其實在來選了之後才知道有遴選校長。我認為校長要看你有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就好像是選總統,你是要選台灣的總統還是人民的總統,我是要選台大的校長還是學生的校長,我覺得我一定是以學生的名義,為我們台大學生去選出我們最適任的校長,我個人沒有任何政治色彩,我在這個位置的時候我就應該要秉持我這個位置應有的責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遴選。

另外我們要去詢問校長,你要提得出你的政見,我們要來去監督你,所以我覺得這個溝通的方法應該要是良善的,溝通的渠道是如何?我覺得溝通應該就是要良善,所以我會讓我們的團隊開始搜集關於校長所應該關心的議題,進行彙整之後去詢問校長,關於我們搜集的議案你要怎麼去落實,或是你要怎麼來實行我們學生的需求。

具體我會邀請所有校長候選人,辦理和學生「與校長有約」座談會,由學生直接詢問校長的治校理念。第二,我會辦理校長遴選學生假投票,我擔任的研協會長一職,將會忠實反應學生投票出來的校長遴選人選。

研協會會長的產生來自於同學們的民意,應該以同學們的意志與利益作為最大考量,在我擔任研協會會長任內,我會是學校與學生溝通最穩健的橋樑。

Q:您對於新校長的政見與想像為何?還是需要再搜集意見?

A:我覺得還是要先搜集大家的意見,但我初步來看的話,校長必須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服務;第二個是這個校長必須具備能讓台大學生共榮的國際性,因為我們需要能與國際競爭的學術能力;再來這個校長一定要給予言論自由有非常大的空間,因為學生必須要認同這個具學術自由的空間。其他比較細節的,比如說性平等等都是可以團隊討論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校長必須要具備國際性高度以及站在學生的角度。

三、爭議事件

Q:對遭質疑委託人購買點心飲料到管院班級發送的賄選事件,您有什麼看法?

A:對於菠蘿包和飲料我是真的不知道,我是到選委會給我一封函說我委託人買飲料去班上拉票,經過志願軍詢問之後才知道。我們有發函給研協會解釋,研協會也有發函給這個該同學,我其實是現在才知道他,因為我完全沒跟他見過面,他是後來才成為志願軍。我經過這件事之後就覺得怎麼會是這樣子,我完全無法理解,我不可能叫人買波蘿包和飲料去。我覺得這個學妹遭到網路攻擊很可憐,這個事件非常令人遺憾。

Q:有無其他想要補充的政見或者內容?

A:我覺得信任的角度可以成就美好的事物,而不是懷疑的角度,我如果選上,我願意貢獻我的這些心力。如果我沒選上,我也樂意把我的這些觀念告訴他們,我不會因為我沒選上、不在台大了就沒有這種熱忱。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